close
零食「上妝」 老美愛不釋口................轉貼經濟日報(有感)        
   

【經濟日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2013.12.10

   

 

談到美國人的吃,零食簡直無所不在。但吃零食原先並非是美國的飲食習慣,甚至一度遭蔑視。直到食品工業量產,加上包裝與行銷,才改善零食形象,更造就1980年代的零食大爆發。

要說美國最早期的零食,非花生與爆米花莫屬。花生原產於南美,跟著人口販子的船來到北美,出現在南方的非洲風味菜餚中。南北戰爭後,花生一路北傳,常與棒球比賽和啤酒連結,也曾代表歌舞雜耍劇院中票價便宜、吵雜的上層樓座;爆米花則因可能弄髒環境,遭電影院拒之門外長達數十年。花生和爆米花這對難兄難弟也因過去是衛生條件不佳的街頭小販在販售而污名纏身。

然而靠著商品化,零食逐漸擺脫負面聯想,蝴蝶餅(pretzel)就是一例。包裝也幫助蝴蝶餅澄清名譽。業者用玻璃紙包裝產品,印上商標、文案與漂亮圖案。

一場高明的行銷活動更讓蝴蝶餅的蛻變達到高峰,各家業者把這種脆餅結合至餐點中,推出各種蝴蝶餅濃湯與食譜。包裝讓零食充滿魅力又雅致的感覺。到上世紀中期,吃零食已成為全體美國人的消遣,變成國際公認的美國生活象徵。

2013/12/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零食「上妝」老美愛不釋口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349928.shtml?ch=rss_international#ixzz2n3oFDU1k
.......................................................

〔后記〕

○文/傅安國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商品,當然也要包裝?

   在日本這個講究極致細膩包裝的國家,相信很多消費者買零食回家後都還有”捨不得”拆開包裝;來吃的感覺。但筆者就接觸的一些創業者而言,要不就是不懂包裝的重要,要不就是沒有資金,更要不還有的創業者還認定”產品”好吃就好”,它自己就會說話自銷 ......。

殊不知現今市場消費者已然丕變地不如過往。這些衣食父母們在購買需求上的進化速度快得連”時間先生(小姐)”都會咋舌驚呼。因此,所謂的”公版包裝”已無法100%滿足這個世代主力的滿意,創業者當會懂得善用政府”鼓勵傳產包裝設計”的一些獎勵計劃,或透過策略合作,成本共攤的方式將一包裝上呈現2款(或多款)不同企業(前提是不脫離彼此間的形象總整合)的訴求.....。

方法雖有,但用與不用卻掌握在你手中,想要產品長紅?是該和”包裝”打交道的時候到了。

 

arrow
arrow

    傅安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