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來自星星」現象的省思...........轉貼工商時報(有感)  

工商時報 鄭家鐘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20140227

美國外交政策期刊記者福克斯(Chris Fuchs)為文批台灣媒體濫用自由、煽情、媚俗,而且超爛、垃圾,把閱聽大眾變成「腦殘式新聞疲勞轟炸」下的僵屍。雖然,可能很多人聽了會不舒服,不過,如果還沒有腦殘的人仔細看看當前的「媒體操作」狀況,應該說福克斯也沒有說得太離譜。

由於腦殘現象,可能已經存在,最近韓國SBS去年底播出的迷你連續劇「來自星星的你」,在台灣瘋狂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全智賢主演的千頌伊渾身名牌,而且每隔一景即換一套,她身上穿的,成為台灣有閒貴婦追逐搶購的標的,飾演都敏俊的金秀賢,更成為少女追星的偶像,連劇中出現的物件,如書籍、背包、唇膏、眼鏡等,據說也在台灣賣到缺貨,甚至連金秀賢來台的入場票,也成為詐騙集團以網購詐財的標的,據報載有20幾個台灣女性因此上當破財。

當代藝術家克魯格是美國60年代普普藝術的一個重要指標型人物,他為了表達對消費主義的批判,曾經做了一幅作品。作品中是一隻剪裁自廣告的黑手抓住一排上下交錯的紅色大字,上面只有幾個字:「我消費,故我在」。

克魯格這個作品,正面解讀是反映美國戰後繁榮時期,大家汲汲於消費,社會沒有理想性,只是靠消費帶來短暫的滿足,來自我肯定。而反面批判才是他的旨意,他這句話是相對於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隱喻的是,現代人不用思考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用消費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雖然克魯格諷刺的是70年代美國人的物質樂觀主義,但今天的台灣社會也有相似性的素質。在臉書上(Facebook),台灣臉友最常PO的就是食物的照片,吃什麼?在哪裡吃?就是大家生活中的「小確幸」,也成為自己存在的證明。由這裡繼續往下延伸,瘋韓劇、追星、購「星物」,也是一種當做存在的證明,因為,再也沒有什麼可以證明自己的了。

在藝術投資界的人都知道有所謂「三M黨」的說法,意謂著Market(畫廊及拍賣公司),Museum(展覽館)及Media(媒體)三者仔細的籌劃及連結,才能對特定藝術家的行情及作品價值起到市場定價及追高的作用,有些藝術評論家早就把當代藝術品視為投機家如索羅斯之流才能玩得起的高度風險商品。現在,由韓劇的成功,我們也可以稱其行銷模式為三M黨,即Model(偶像)、Media(媒體)及Merchandise(商品)三個環節的「完美連結」,例如這個「來自星星的你」塑造了全智賢及金秀賢成為偶像,在他們的戲份中置入商品,最後有計劃的透過媒體報導商品搶購及粉絲追星,製造大量年輕族群投入,而在「我消費,故我在」的制約下,大量分享造成病毒式行銷,透過「引爆效果」(Tipping effect),最後真的形成龐大的商機及利益。加上台灣媒體就如福克斯所說,對飲食男女與消費文化有極為煽情的需求,此剛好成為製造「瘋狂熱賣」的良好觸媒,我們最近光是看到電視新聞連續報導一本劇中的書如何到出版社供不應求,就知道只要有一些些瘋狂的火種,是如何可以在台灣媒體界引起放大效應?

「來自星星」現象,是台灣正在發生的現象,台灣社會的集體普普化(POP culture),在欠缺理想性的狀況下,只趕流行、滿足短暫,沈溺在可消耗,大量產製的實體與虛擬消費中,那麼,或許可以說我們也陷入了一種更深層的價值危機。亦即我們不再熱愛社會及對於未來抱有理想。年輕一代在充斥「環境無望論」的失敗主義作祟下,他們只有用「小確幸」及「追偶像」來麻醉自己,用消費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才能不去面對那個「不確定」的未來。我們所說的「無感社會」,最重要的危機不是經濟的無感,而是這種價值的無感。

最近網路上熱烈討論的一個主題是陳文茜的「國家對不起年輕一代」引發另一波的反對意見,叫「國家沒有對不起你」,贊成陳文茜的,認為政府的政策失誤,造成年輕一代面對買不起房、升不了薪、就不了業;而另一派則認為,把年輕一代的問題丟給國家,讓年輕人只會責怪環境,不思自立自強,只會使問題更嚴重。不過反對派的主張說這個社會本來就不公平,你有本事就踩著別人往上爬,自己沒本事就別怪社會,言下之意,年輕人也要用野蠻生長的方式爭取生存空間,其中透露出來的,仍是價值的無感,只鼓吹血淋淋的競爭。

我們在「來自星星」的現象背後,所看到的價值危機,必須深刻體會。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接體媒體訪問時,殷殷告誡年輕一代,要有「同理心思惟」,就是一種「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的思惟,這只有源自對藝術及文學的深層了解,才能由潛意識中讓人連結到「同理心」思惟。

他指出,同理心所以需要,不只是讓我們能更了解別人,也因此知道自己有什麼可能!馬友友認為文化有極大的可能,我們的年輕一代,不能再重複所謂「失落的一代」、「憤怒的一代」而迷失在消費主義當中,由「來自星星」現象,讓我們更加警覺,我們對下一代的未來,做到最少的竟然是「價值的傳遞」,沒有傳遞下去上一代引以為榮的「相信自己的可能」及「對別人深刻的同理心」,及兩者所構成的社會集體向上的力量。在這點上的努力,我們身為社會中堅的這一代,真的做到還太少!

..............................

〔后記〕

○文/傅安國

「星星」的光芒現象燒得如火如荼,她所傳遞的價值就是”及時的存在”!一種只有小確幸,只有至少我也存在的確定性。

Facebook的社群興起也同此理,只要親友間誰吃過,去過,用過,穿過....的東西,地方,我若沒參與到,就好像我不是人,不是和他們一夥的同黨人。所以大家開始了皆醉的生活,醉在一塊兒才叫好友的默契,才叫做面子不能失.....。「星星」的炫亮醉迷了多數人的存在價值。不是獨醉。

「文創」之所以異軍突起,可以窺見的是她和星星的兩極文化。一邊雖平淡凡常卻蘊藏豐富滿滿的感情內涵,只是一磚一瓦,一面斑駁的牆,一塊生了極鏽的門牌......,就有其故事的延展價值,勾人情愫懷思。一邊以繁花落盡皆有時分,煙花燦爛雖是還寂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至少,表示曾經擁有,即是最好的虛表。

經營者就此可以雙面操刀,大玩兩面行銷手法。以目標消費者為基礎,潛在消費者為輔抓,計畫性時玩星星,時玩文創,裡外通吃。當然品牌可亮如星星,惟瞬間或永恆?是以技要深廣度的捏拿和時機運用得當的問題是爾。

好好地動一動腦囉。                                       

arrow
arrow

    傅安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