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國文老師大作 #百囀千聲聽鳥音 ~20180116…..(后記有感)

我的國文老師大作 #百囀千聲聽鳥音 ~20180116…..后記有感

熊仙如

「幽鳥飛鳴翠木陰,小魚游泳綠波心。滿前好句無人領,堪笑寒窗費苦吟。」 ──陸游《即事》

聲音是人的第二張臉,每個人都有如容貌般與眾不同的聲紋,展示著每個人的獨特性,鳥鳴亦然。鳥是上帝鍾愛的子民,擁有敏捷機靈的即時反應;穠纖合度的流線身形;眩目斑斕的七彩羽喙;還有預示安全、讓人平靜的美好鳴啼聲……每每聽到鳥鳴聲,即使只是平地也尋常可見、吱吱喳喳的麻雀,我也會自然而然想找到牠們的身影。在我眼裡,沒有一隻鳥不是美麗的。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因為我們能發展出語言文字而自覺高高在上。但是當你處在充滿各種鳥鳴聲的樹林時,你會發現語言文字頓時失去了功能,因為你無法找出可以記錄鳥鳴聲的對應狀聲詞—「滴哩…滴、滴哩哩…滴」、「啾啾咭——」、「咕嚕咕嚕咕、咕嚕咕嚕咕」……有限的文字根本無法描述其間的差異。這些此起彼落如交談般的對話真是太迷人了!如其羽毛般各個不同又各具特色。抬頭張望,隱身葉縫樹枝間的鳥兒還真難一眼就找到。仔細聽,覺得牠們好像在東家長、西家短地閒嗑牙、聊是非;又像是一場難得的百鳥party,大家興奮地哇啦哇啦叫,好不熱鬧。

自古騷人墨客忒愛喚鳥入詩:如陶淵明〈飲酒〉:「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歐陽修〈浣溪沙〉:「當路遊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蘇軾〈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細細香。」大自然的畫布裡總少不了一隻輕巧啼鳴的鳥兒來妝點。或是「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擾人春夢;或是「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劃破寂靜;或是「囀枝黃鳥近。隔岸聲相應。」同聲相求……總感覺鳥兒是自在歡快的,牠們無論飛翔啼叫都是那麼的自由輕盈,讓永遠必須靠雙腳奔走、為衣食愁煩的人們羨慕渴望!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歐陽修的〈畫眉鳥〉寫出了鳥兒乃至世間萬物的心聲,也是永遠只能抬頭仰望的人類必須深自警惕的。想想萬紫千紅的燦爛春色中,若是少了隨意游移的「百囀千聲」,那將會是怎樣難以想像與承受的春景?除卻物競天擇的鐵律之外,自然界有生命的萬物莫不渴望自由與保有天性。但仗其聰明的人類卻常常任意剝奪牠們的自由,並挾保護之名,行強迫其他生物改變天性之實,審其初心,實為人之天性「自私」在作祟。

一九六二年瑞秋.卡森在其《寂靜的春天》一書中即已言明:「如果春天來了,卻再也沒有鳥鳴,世界將只剩下一片荒涼。」我很慶幸在這冬日的林間,仍然看得到在枝頭跳躍飛翔、高聲啼鳴的鳥兒,牠們的身影是我永不厭倦的同行夥伴。

[文章來源~ #青年日報副刊]

https://www.ydn.com.tw/News/273537

 

[后記]

〇文/攝影:安

 

瑞秋.卡森在其《寂靜的春天》一書中言:「如果春天來了,卻再也沒有鳥鳴,世界將只剩下一片荒涼。」。而我則以為沒有冬的先雪降怎會有春的幸暖臨。

 

聲音,各有其不同的發源點,鳥囀當然是其一。貓狗魚跑吠游﹑花開葉落風吹雨淋亦有之。

 

生活裡無處無刻不在有聲音,然我最偏愛的是~「靜音」。它出現於嘎然而止上,現蹤於心在於煩囂於塵後它是一種不可多得,更不一定是垂手可得的「物」;因為世俗的聲音雜沓紛至難擋因為天地人間有擾有憂皆色染;業因此所亦它更形珍貴。  

 

你喜歡什麼樣的聲音?喜歡它何時出現?它能如心地隨取隨得嗎?

 

或許,連你自己也不清楚吧。

 

〇圖攝於 #大坑9號登山步道

10441306_4893638237018_7712577304363408227_n  

 

arrow
arrow

    傅安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