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連鎖一點通-97%中小型商店 只有開一店能力 ......轉貼工商時報(有感)   

  • 2013-12-27
  • 工商時報
  • 李培芬
 

 台灣有127萬家中小企業,其中商業服務業幾佔一半,不乏以店舖型態經營的業者,但有97%中小型商業企業的命運是一店規模,只有3%能啟動連鎖營運,其中達到百店規模的更只有20%,0.6%。

 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商業服務業的連鎖營運?又是什麼決定連鎖規模的運轉?

 台灣有2家上市餐飲連鎖業者,是模仿已有的商業模式,進而開展連鎖成功的,他們之間的差別在那裡?這2家被模仿的餐飲業者,一家仍舊只開一家店,是所謂名店;另外一家發展連鎖始終只有10、20店,今年經營權已易手。

 是什麼因素產生了不同?其實是「2個決策」的作用:

 第一個決策重點,是先找到可以連鎖經營的商業模式,是否原創根本不是重點,有時太執著於原創,反而種下敗因;

 第二個決策更為關鍵,要決定以直營或加盟發展連鎖,目標就是規模,若市場在台灣至少要站上百店規模;若市場在大陸必須為萬店規模,一個大省市場即可達到千店規模。

 如果在台灣要經營百店,或進入大陸欲經營萬店,那麼現在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商業模式?先有規模營運的高度,再談商業模式!

 現在有A和B兩家企業,各自擁有不同的發展優勢,你認為哪一家企業比較會成功?

 這是美國行銷大師克勞特(Jack Trout)在《定位》(Positioning)一書中提出的問題,呼應要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還是要把事做對(Do the thing right)的策略思維。在效果(Effect)更勝效率(Efficiency)的現實中,A企業勝出市場的比率遠大於B企業。

 外觀的標準化,幾乎沒有進入障礙,甚至打聽一下裝潢廠商,即可照本仿製,還保證一模一樣;不可仿製、高進入障礙的是:內部連鎖系統的標準化。

 以服務品質為例,開1家餐廳服務要好,老闆盯著就好;開100家餐廳服務要好,老闆盯著沒用,要把店長、督導和營業部門主管,全都變成老闆才行。

 有了正確的發展方向,形成完善的商業模式,同時俱足獲利模式,再訂定準確的發展戰略,清晰的市場定位,將事業佈局先做對!然後,再引進優秀的人才與充足的資金,致力於把事情做對,效果即可顯現,否則將只有辛苦經營,而不見事業規模。

 如果要營運千店以至萬店規模的連鎖事業,今日的企業經營者,又該站上什麼樣的高度?去準備定位與佈局?

 (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

〔后記〕

○文/傅安國

   今午去了間單店經營模式(1.2F的門店,標榜有某齣偶像劇在其店取景拍攝過)的咖啡館(經營者承接該店經營尚未滿月,前身同址同店名經營約1年。),現場吧台與外場和內場共3位服務人員,外加老闆娘的媽媽一位幫點小忙,經營者穿著西裝在2樓用餐打電腦,佯裝顧客.....。

   「附近會拖吊車嗎?」「例假日會,平日還好,但你最好是選看得到你車子的桌子坐,因為我們有時後會很忙,不太容易能完全幫你顧到車子。」.....這是我剛入店時和服務人員的部分對話。

   約莫快1點半吧,吧檯內的女員工見到一位入店的女客人說:「幾位?」「3位」,女客人說。「用餐?」「對」。「自己找位子坐喔。」 ......哇,這種態度,給她有點誇張,或許服務人員覺得很是自然的應對吧。

   另一場景,吧台內男服務人員(那位我在入店時和我對話的服務人員)在剔牙。(2次,居然不懂得用手遮住)

   開1家店,老闆盯著就好!如果老闆不知道該盯啥?或是盯了卻也不方便(不敢或不好意思) 祭出管理辦法來規範員工!怎有機會將1家店的營運(服務品質)拉上正軌?倘無法在正軌上運行,那怎遑論開出多店?何況還能奢望原有加持過的明星光環能”保護”多久?

   優秀的服務人員產自優良的企業文化,優的企業文化源自於經營者”持續”擁有高度執行並落實管理規範的箝控”意願”!而獲利呢?當然大隱於此意願的背後。

   2013已時至最末時分,當2014第一道曙光亮起,貴為經營者的你是否更體會『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s)雨效果(Effect)更勝效率(Efficiency)』的經營現實,佈局妥善你的獲利智略了呢?

 

arrow
arrow

    傅安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