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1 02:52:24 經濟日報傅安國
守不住的寶藏,收集了也沒用。
──《海賊王》
知識,是力量、是寶藏。創業,就業,必須多開墾出此區塊的所在地,從中挖掘最適於己所用的寶藏,進而活用善用之,始得收取並發揮其最大綜效。
兵書有云:「兵無謀不戰,謀當抵於善。」一般,在市局變化的脈動中,架構(覓)出具體可行的「謀」(寶藏)之方位,就有殲敵於前線的可收結果(善)。
曾有一門店副主管離職的原因是,他閱覽過多本企管叢書,卻自認為在該店工作中派不上用場。鏗鏘說詞是店經理和其底下組長都不曾採用他的「建議」來改善店務,因此在心灰意冷之餘選擇黯然退出,完全不去探究他人為何不採納他的建言。
是溝通表達有所出入?還是溝通場地選用不宜?
抑或主管的輕重緩急判定和其暫時無法搭上同頻?總管理處無該建議之經費預算編列…。
「建議」(理想/品牌/團隊/顧客經營…)若想有成,須和表達力,溝通力及企劃組織力、耐挫力、執行力等五力相連結,少了其中一力,當不易實現「滿腹經綸」的理想。
可惜的是上述實例中的門店副主管,他所覽讀的群書中少了這些力的互通有無,無法串起共力,以致於產生「未經真戰而自宣敗」的無奈情事,此結果是誰幸?誰不幸?
兵書云:「事各具一善機,時各載一善局。隨事因時,謀及其善而止。」現今市場競爭激劇,已非領導(管理)者個人自行決定什麼是應該,什麼是不應該,而是要由消費者需求的動態來決定趨勢所及,由團隊的士氣作為反饋出「謀」之善或不善。
倘若無法認清此一事實,那就注定了此品牌(個人)經營終將被棄捨的悲催命運。
品牌(個人理想實現)經營的過程know how與know why取得已屬不易,匯集更是難度加乘,更何況欲奢談應用?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是故,經營(當事)者當養成己身「活學活用,即知即行」的思考動能來驅動五大寶藏力的「善」用才是。
(作者是經濟部創業圓夢計劃創業輔導顧問)
[文章來源歡迎點擊經濟日報官網]
http://udn.com/news/story/7244/65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