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紐約客」雜誌的專欄作家葛拉威爾(Malcom Gladwell)在台灣出了新書,朋友K先生在書上讀到我所寫的推薦序,於是邀我去參加他所主辦的讀書會來導讀這本書。 那是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讀書會,乾淨又安靜的場地,中場休息供應精緻的茶點,精準地控制各項流程和時間。K先生告訴我,這個讀書會每個月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辦了十年了。 每次讀書會都辦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之間,是一般人的上班時間,許多人都是特地向公司請假來參加的。K先生說,他刻意安排這樣的時段,希望來參加的都是真正在意讀書這件事的人。 分享讀書心得之前,我先請教現場有多少人讀過這本書?結果三十多人裡竟然一個也沒有。 這件事讓我重新思考讀書會這活動的價值。一直以來,人們對讀書會總有一種慣性的認知,覺得參加讀書會就應該先讀書,這樣大家才能交流討論。 但是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為那些不想讀書或沒時間讀書的人所辦的讀書會,會不會是更多人所需要的?我們習慣把讀書會的主角設定成「書」,如果把「人」當成讀書會的主角,是不是能為讀書會找到更多的可能? 書太多、時間太少,是許多人共同的生活痛點。如果有個專門幫人讀書的讀書會,把書裡的精華整理和分享,大家只要到現場聚聚聊聊、吃吃喝喝,就可以無痛苦地吸收一本書的養分。 K先生的讀書會顯然抓到這樣的需求,所以一辦就是十年。他還介紹一位被譽為「全勤獎」的女士給我認識,這位女士在工作了三十多年之後退休,為了開拓生活圈來參加讀書會。十年來她已經參加超過100場的讀書會,從她自在的笑容裡,我讀到滿滿的幸福。 在我眼中,這位女士像一個時代的縮影,少女時期為分擔家計而工作,結了婚之後又要為生兒育女操勞。 等到退休那一天,忽然發現人生可以開始為自己而活了,卻也變得清閒空虛。很多台灣媽媽都像她走過這樣的人生吧。 但是讀書帶給她簡單又深刻的幸福,豐富了她退休後的生活。透過讀書會,她也認識了更多和她一樣愛讀書的朋友。 (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2014/03/24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
全文網址: 點子農場/不讀書的讀書會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566938.shtml?ch=fb_share#ixzz2wseO9s1U
.................................
[后記]
○文/傅安國
書太多、時間太少,是許多人共同的生活痛點。如果有個專門幫人讀書的讀書會,把書裡的精華整理和分享,大家只要到現場聚聚聊聊,就可以無痛苦地吸收一本書的養分。 ........
台灣經營創意聯誼會(簡稱CCFS)每月第三個周五晚上1900正以此方式分享閱讀養分,歡迎諸位先進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