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產業創新/向失敗學習............轉貼經濟日報(有感)  

2014-12-29 經濟日報米勒

某次在與一家小型顧問公司CEO談話場合中,我談及了對當前某些企業「經營策略失靈」的觀察與看法,這位CEO對「成功的企業也會失敗?」一說顯然難以認同,她認為所有成功企業都自有其本事,而且過去之所以能成功,代表必有過人之處,言下之意即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這正是大多數人容易犯的邏輯之謬,人們總順理成章地以為「成功者定無失敗之理,而且成功者定能永恆持昌」,這是「只以成功論英雄、不從失敗找緣由」的成功論標準思維。

基金說明時都一定要附記警語:「基金投資絕對有風險,本公司過往之經營績效不代表未來之績效」,企業經營也是如此,應予加註警語而非背書:「企業經營絕對有風險,該公司過往之成功並不保證未來也能繼續成功」。

任何企業不管經營團隊或執行長個人過往的經營績效如何光鮮亮麗,都無法決定、更無從保證這家企業未來的營運可以成功。

所以,對於「成功企業定能打造並複製出成功事業」、以及「成功執行者定能再創新猷」之迷思大可毅然拋棄。

造成企業策略失靈的原因,一般咸認最重要者當以領導者的問題居首,其他原因還包括:心態偏差、誤判情勢;想法偏差、自以為是,以及組織僵化、怠惰不前。

除卻讓策略失靈的這四大原因外,造成企業誤判現況的情境,則又多半發生自這些企業踏進一個全新的領域之時;大多企業面對此一新的「變故」自然會手足無措、失去判斷能力,有些企業則是誤認他們跨進的只是另一個「類似」的領域,而自以為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來應付,但不管如何,其結果都是一樣的──當企業仍然習以舊思維和慣性來面對全新領域及新的變故時,都會讓這些企業對現時的看法判斷變得不合時宜,而產生誤判現況、並作出錯誤決策的憾事。

根據歷史觀點,許多衰退或敗亡的企業,最大的關鍵行動往往不是因為他多做了什麼,而是由於他少做了什麼。

摩托羅拉和柯達在面對數位化的趨勢時都選擇缺席,這才是令他們變得衰退或敗亡的主要原因,許多成功企業失敗原因若非是由於自滿,就是受到過往成功制約而動彈不得。

比爾蓋茲說,「當企業變得自滿,並以為他們會持續成功時,這家公司就會失敗」;緣是之故,李健熙在三星如日中天時更特別提倡謙遜文化,而以危機意識治理企業。

鑑往知來可以知,成功學已經落伍了,失敗學才是王道,最好的學習其實來自如何避免失敗,而不是如何成功。

企業會失敗不外三類原因:一是誤判情勢,未能認清現況;二為忽視早期警訊,未能即時採取行動;三是做出錯誤決策或策略失當。簡言之,企業如要避免失敗,重點不在向成功學習,而是要向失敗學習,並時時提醒自身不可「誤判情勢、或延誤行動、或錯誤決策」,如此自可遠離失敗。

(作者是行銷部落客、趨勢觀察者、策略評論員)

........................................................................

[后記]

/傅安國

領導人指出了企業應走的方向,管理者帶領相關人等朝此方向努力達標.

但如果領導人若也跨入管理者應做好()的事.就會造成管理者和團隊成員的困擾.

管理者認為他被架空,認為他無從再發揮管理效能極大化.而團隊從員則會不再認為管理者說的話是話(以領導者的話才是話為依歸),因此,直接就讓管理者無力感加深.領導者則會更陷入了"認定"此管理者真是無能的虛思維中而惡性循環.

所以,當以上現象變成企業文化時,除非領導者換人,否則這"類循環"就自會箝住企業呼吸的順暢性,造成企業經營的難以新生,難以競爭突圍而終至崩壞.

領導人不得不慎而"執行"此策略過程的推進啊.

arrow
arrow

    傅安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