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工商時報
杜書伍
時空在變,人的智慧能力在提升。過往的制度可能在當時就不合理,只是以當時的環境不得不然;或是以當時知識經驗,也只能想到如此。到今日回頭看,知道它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也造成很多的後遺症,因此必須要改變。
但是一旦想要改變,就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也會出現許多冠冕堂皇的反對理由。不對的事,為何會產生這麼多的「合理化」的理由?基本上,很多人有很強的「求生本能」。他不管在當時是知道它不合理,或不知道它不合理,但既然制度在那裡,本能便會趨使他去「依附」制度,也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或是說,從制度的縫隙中去「鑽營」,建立起一套方法來謀利,而成為既得利益者。
長久享有利益,也習慣性的養成那種行為模式,自然而然身處其中的一幫人互相感染,互相激盪,而形成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更甚者還會互相催眠,以致深信那些「合理化」的論述。因此,便可以大言不慚的反對改革。
當然,這些人在過去的時空裡,他是依據那種制度下謀利的需要,來發展他的能力。因此,一旦制度改變,他面對新局勢的能力要件是弱的,利益是少的。所以必然抗拒改變,也要強烈反對改變。
所有的事物有其客觀的是非標準,而且會與時俱進;它是一種漸進式的演化,也是我們必須亦步亦趨的去觀察學習。一直停留、死守在對自己有利的觀點,並無法改變客觀時勢的事實;一味的反對、抵抗,只是在浪費時間,並延緩新能力的培養。
而且,越抵抗越凸顯能力的不足,以及人格修養的層次。
(本文作者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后記]
〇文/傅安國
曾聽聞某市場上經營已超過20年之久的"小企業".發展期間的區督導乙職均是空降的"英才",然而卻也都落入"短期即離職"的慣性生態裡.原因探究後得知.竟是下屬的反對與埋怨所致,
反對空降者的新制度造成他們在現場工作執行的困擾,埋怨上班時的壓力過重於以往......,因此在耳根子軟(或其它經營管理上的主客觀因素使然?或抱殘守缺?或憐惜舊人?)的"事業主導者"的判斷下.那些空降者就自然而然地消失在地球表面了.
誰對?誰不對?當然非局外人你我所能論讀下定.但這家"小企業" 時至目前為止,老闆一人麾下毫無左右將才卻是鐵的事實.業如是,老闆必須"幾乎"天天凌晨3,4點就親自去市場採購原物料.......
品牌力大小?相信已從這位貴為老闆的慣性領導風格的不變中,清楚看出現在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