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佳領導/尋找接班人 先看人格特質.............轉貼經濟日報(有感)

      
   

【經濟日報潘俊琳】

   
   

2014.01.07

   

 

台灣正面臨產業典範轉移的困境,加上第一代白手起家的創業者,也都到了世代交替的年紀,如何選擇新的領導人,順利完成接棒,由他們帶領企業度過產業轉型的陣痛期,已是台灣企業重要的課題。

勤業眾信集團總裁陳清祥指出,根據「台灣30大集團接班」關鍵報告顯示,超過六成集團接班狀態不明,僅兩成企業點名「接班人」。另有媒體調查,台灣有高達75%的大企業,沒有完整的接班計劃。因為,「接班」議題在台灣是老闆不願意談,大家又不敢碰觸的議題。

歐美國家咸認接班會影響公司價值,近八成的企業董事會,都非常重視而且已有完善的接班計畫。反觀台灣,這一點做的準備實在不足,長遠看來將影響國家競爭力。

陳清祥表示,一個發展完整的領導人接班計劃,能夠為一個組織帶來良好的管理。換言之,一個未經縝密規劃的接班,將會導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風險提高,以及投資者的不信任。

交棒規劃 領導人之責

因此,建立一個有效且可永續發展的接班計劃及高階人才培育,是董事長及董事會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

如果人才是公司中最重要的資產,那麼督導人才管理以及接班計劃,應被視為是對這資產的投資。當一個強而有力的計畫,提供一個順暢的領導人交棒,無論這個公司是因為計畫性交棒或事出緊急,它都能夠適時保障利害關係人的權益。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順仁表示,企業找不到接班人,領導人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為沒有把培養接班人當做重要的企業責任,結果就是臨到退休還找不到接班人。

第一代拿著皮箱全球走透透的企業家,因為創業過程太辛苦,在沒有什麼幫手的情況下,一肩挑起全盤的工作和責任,要開發業務、管理生產流程,有時還要調錢跑三點半,因此他們是全才型的領導人,不論企業經營的哪一個面向,都受過嚴格的考驗。

等到事業開始有成就,專業分工就出來了,這時每個部門的經理人,在自身的專業領域都是獨當一面,但是要做總字輩的領導人,在管理技能和專業上,就顯得不足。

劉順仁表示,很多第一代的企業家,總是認為第二代的接班人「怎麼這麼差」,卻沒想到那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交棒的全盤計畫,才會沒有人可以接班。

在幾次大型企業交棒不順利的消息傳開後,現在已經可以看到很多接班人的機制和傳承制度開始啟動,把未來可能的接班人選遴選出來並著手培養,儘管晚了一點,但仍比什麼都不做來得好。

劉順仁指出,企業在選擇接班人時,必須要考量到「德厚、器大、識深」等人格特質。其中道德是最重要得一環,道德不佳的領導人,無法開創有道德的企業文化,而很少有無良企業可以永續經營。

企業合併 也是好選擇

所謂的器大,指的是格局和專業知識,身為企業的領導人,財務、業務、研發都必須有所掌握,並且洞悉競爭對手,知道客戶要什麼,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員工溝通能力,這樣才能讓股東放心、顧客安心。

至於識深,就是要有長遠的眼光,很多領導人眼光只放在看得到的地方,卻對未來十年的發展漠不關心,在產業十年一個大變化的現況下,目光短淺的領導人,很快就會將企業帶進胡同裡。

標竿學院資深顧問刑憲生表示,國內企業對於接班問題,通常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第一代的創業家來說,公司就像是他生的小孩,所有公司的制度和文化,都是因他而產生。對於第二代想要創新格局,第一代甚至會認為背離「公司原則」,認為第二代還不夠格接班。

很多苦幹一輩子的企業家,除非老、死否則不輕易交棒,第二代沒有發揮的空間,臨時接棒,路通常走不順遂。

根據統計,一般公司能夠存在四、五十年,已屬少見,第二代接班成功者不到50%,到了第三代成功率又低於兩成,就算可以傳到第四代,成功比率已降到只剩3%。

如果企業找不到適合的接班人,刑憲生認為將企業合併出去,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合併後仍持有股權,如果合併公司有好的領導者,照樣可以分紅。

梯隊培訓 列績效考核

企業如果要永續經營,中高階主管在上任的第一天,就該開始找接班人,許多企業將培養接班人當作升職的績效指標之一,如果沒有培養出接班人,那就無法繼續往上爬。這樣一來,每個梯隊都有好幾個接班人選,人才不會出現斷層,員工都樂於表現,這才是良好健康的永續經營環境。  

2014/01/07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最佳領導/尋找接班人先看人格特質 | 商業企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8408093.shtml#ixzz2po9sUkcR
............................................

 

〔后記〕

○文/傅安國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揭櫫了領導者的德(道德morality)厚、知(智慧knowledge)專且力(能力ability)大的特質必需。這正如同上文中台大劉教授所說的「德厚,器大,識深」的闢喻有著極大的雷同度。

大企業(上市櫃)如此,中小乃至於微型企業呢?當然多以傳子的方式來完成交接,而無論是子曰?劉教授曰?哈,一定會有所落差的。畢竟,企圖心造成格局的大小,格局來自於第一代的耳濡目染或耳提面命。

筆者多見那所謂第2第3代的子輩孫們,莫不多難以擺脫上一代的枷鎖,究其因,中華民族的家族性使然。若真要突破,其實還是有法可追!

‧偕同上一代一起修煉現代經營學,建構共識橋樑

‧個人多管道取得相關認證,以表專業獲市場認同

‧透過第3角色如顧問或親友的介入溝通,以借力使力的力度增加”大破”率

‧採迂迴策略,以第2代店(或第2品牌)的塑型方式,增加上一輩的信賴與肯定度

創業路本坎坷乖桀,唯有上上下下有所共”是”,子孫輩以下的品牌經營大器方得大成的機會。

arrow
arrow

    傅安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